中风在香港及中国社会是第三、四号致命杀手,紧随癌病、心脏病和感染疾病之后。 然而在众多严重疾病的生还者中,中风却是导致患者永久伤残的头号原因。 前两期专栏谈了脑血管外科负责的中风预防,这次要谈谈中风的急救。
详尽体检是揪出潜藏中风因子的要法
近年来中风病人多数都是外表看来十分健康、喜欢运动的中年人士,他们以为身体没有先天或后天病变,只要多做运动、饮食健康、睡眠定时、不烟不酒,便能百分之百预防中风,却因此错过了预防中风的关键步骤。 正如笔者在前两篇文章所讲述(请见春季号、夏季号脑神经外科专栏),详细客观的身体检查例如颈血管和脑部血管的三维造影,是筛查身体是否潜藏中风这枚计时炸弹最有效的方法。
中风有机会在毫无先兆之下突如其来,给中风患者和家人杀个措手不及。 近年来中风更有年轻化的趋势,患有先天脑血管病变而中风的病人,可低至四到十多岁; 而患有后天脑或颈血管病变而中风的病人,年龄可以低至28、29岁。 此外因为运动、颈部按摩或不当整脊导致颈血管受伤而中风的病人,多集中于20至50多岁的年龄层。 中风的急救和病人的命运,总括来说就是天时、地利及人和集结而成。
天时
不得不说发生在白天,朝九晚五办公时间的中风,相比起发生在凌晨三、四点睡眠时间的中风,两者在黄金小时内急救的情况都可能产生天渊之别。
地利
患者病发的地方,有没有专治急性中风的医疗专才和仪器,能够在黄金小时内正确施救,对患者的生还和康复机会有莫大影响。
人和
当中风发生时,患者身边的亲友和第一手施救的医生最为关键。 亲友的重任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求救,将患者送去有24小时磁力共振和电脑扫描服务,同时有受过脑血管外科专科训练医生驻诊的医院。 第一手对病人施救的医生如果有脑血管外科的训练,就可以在黄金小时内直接为患者进行紧急诊断、分流及救治大脑的医疗程序,无需转介其他专科医生而耽误急救时间。 以下的个案分享,可让我们了解天时、地利、人和对中风急救的重要性。
个案分享
50岁的罗先生过往生活健康,也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 六年前的某一天,因为感冒发烧留在家中休息,午睡后他突然觉得左边手脚乏力,于是由妹妹召唤十字车送他到住所附近的政府医院。 电脑扫描显示罗先生的脑部没有出血,但无法显示颈或脑血管有没有堵塞,实际上电脑扫描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帮助非常有限,它不能像磁力共振那样敏捷侦测到病人脑部早期缺血的状况。 此外没有注射造影剂的电脑扫描亦不能侦测病人颈部或脑部血管堵塞的情况。 当时磁力共振服务不是政府医院中风急救的必须程序,政府医院也没有24小时的磁力共振造影服务。 即使如此,当值驻院的非专科医生亦估计罗先生是颈或脑血管栓塞导致缺血性中风,需要紧急进行黄金小时的通血管急救。 但静脉注射溶血栓药的传统黄金3至4.5小时时限已过,只因在中风急救的每个环节都有所延迟:等候十字车、往医院的车程、急症室分流、等待电脑扫描造影、驻院非专科医生的初步诊治等等。 就算没有超过黄金时限,罗先生的中风是因为颈部和脑部的大血管堵塞所致,并非一般静脉注射的溶血栓药所能逆转。 这种状况真正需要的急救是当时崭新的脑血管通波仔手术:机械式血栓吸取内血管治疗急救。 惟那时公立医院没有这类的急症手术可以做,罗先生的妹妹只好向私家专科医生求救。
罗先生被送往私家医院的第一步是进行紧急磁力共振造影,报告显示右颈和脑部血管大动脉全都被血栓堵塞,右边大脑缺血水肿,导致昏迷及左边手脚无力。 脑血管外科紧急为病人动手术,医生以细如发丝的导管经病人右大腿腹股沟的大动脉而入,导管经过腹部和胸腔的大动脉一路往上,到达病人右颈和脑部血管大动脉,进行机械式血栓吸取内血管治疗急救。 经过一小时的血管急救所有血栓被移除,右颈和脑部血管都给顺利打通,脑部缺血症状立即获得改善。 全身麻醉清醒后,罗先生的大脑意识和手脚活动能力慢慢好转,其后再被送往另一间公立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六年以来罗先生除了手部有些不灵活之外,其他一切都与正常人无异,能够继续上班工作与家人享受生活。 罗先生中风就医已是六年前的事,这些年公立医院的中风急救医疗渐有提升,可提供病人较好的服务。
磁力共振造影显示,罗先生右边颈和脑部血管大动脉, 全都被血栓堵塞
医生植入血管支架 来重新扩张狭窄的 血管,以防止将来 中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