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脑膜肿瘤的开颅手术。 脑膜瘤(Meningioma)是排名第二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仅次于神经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约15至24%。
属良性肿瘤 完全切除便能根治
脑膜瘤每年发生率约每10万人当中就有6人患上,且在任何年龄皆可能发生,尤其于30至50岁的成人,当中以女性居多,男女比率约为1比2。 约95%的脑膜瘤皆是良性,其生长缓慢,平均每年以1至2厘米或体积3.6% 的速度慢慢地生长,所以往往在病人脑内潜伏了颇长时间。
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为2.5年,更有少数的脑膜瘤病人达6年之久。 由于生长速度缓慢病人不易早期察觉,当出现症状时肿瘤通常已经很大。 脑膜瘤病人的神经症状,视乎肿瘤的位置及神经受到压迫的程度而不同。 肿瘤压迫亦可导致肿瘤周围的脑神经水肿,令颅内压力增高。 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半边手脚麻痹或者乏力、步态不稳、视力模糊、嗅觉或听觉障碍、性情转变、呕吐、癫痫、神经疼痛等。
由于脑膜瘤是良性的肿瘤,完全切除便能根治。 如果不能完全切除,切除部分肿瘤来为神经减压,效果也都很良好。 部分切除手术后,再配合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可治愈大多数的脑膜瘤。 一般而言长于大脑凸面表面的脑膜瘤,在安全及风险容许的情况下,脑神经外科医生会力争完全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但如果肿瘤的位置属于危险区域(如位于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完全肿瘤切除手术可能会有导致神经功能永久丧失的风险,医生便会选择部分肿瘤切除以为神经减压。
个案一:脑下垂的颅底良性脑硬膜瘤
这是2015年的病例,一位来自中国内地50岁的女病人,症状包括六个月的头痛、视线模糊。 从在中国做的磁力共振显示,病人脑下垂颅底骨基部有2厘米的肿瘤,向脑上延伸和压迫着视觉神经,在两侧亦包住双侧脑内主大动脉(ICA)和前大脑动(ACA)。 (见图一)
为她进行了六小时的微创开颅手术,在显微镜下将肿瘤全面切除,为视觉神经减压,双侧脑内主大动脉(ICA)和前大脑动脉(ACA)得以保存完好。 (见图二)手术后病人的视力亦恢复正常,三天后返回中国内地。 一年后及四年后的磁力共振检查都证实肿瘤没有复发的迹象。
个案二:3厘米的左侧岩骨斜坡良性脑膜肿瘤
脑膜肿瘤导致病人脑干和颅底第5至12条神经线受到压迫和变形扭曲。 (见图三)症状包括左侧面部神经出现如触电般的痹痛。 病人接受了微创脑神经外科手术,在持续神经功能传导的监测下,笔者进行了12小时的微创显微镜脑神经外科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 (见图四)
因为肿瘤压迫着脑干和颅底神经线,尢其是将第7条(面部神经)及第8条(听觉神经)的颅底脑神经线严重推移,以致神经线扭曲变形。 在肿瘤切除手术过程中,笔者以1至2厘米的手指动作操作,其力度、方法及方向都要精准无误,长时间集中精神从肿瘤的周边和里面寻找及保护神经线。
有关手术的风险,最常见的神经损伤就是永久失去听力,或是暂时或永久性的脸部神经瘫痪。 医学文献中有些病例,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甚至会导致脑干神经或血管受损,导致严重伤残甚至死亡。 幸运的是,这位病人所有颅底的脑神经线及其功能、微小血管,以及脑干主要的基底动脉,全部均完好保存没有损伤。
回想起来这的确是一项十分艰辛的任务,12小时的手术后已是凌晨时分,比我们预期的6小时足足长了一倍,为的就是要小心翼翼将肿瘤和极微细脆弱的神经线及血管分开,并且将肿瘤跟脑干和小脑的正常神经组织分开。 手术过程中,医生本身的肾上腺素会自行提升,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生理(吃喝、疲累和如厕)的需要。 但手术完后,笔者的手部及肩背就会极为疲累、十分疼痛,但见到手术成功一切都是値得的!
由于彻底清除肿瘤,原先计划的术后数码导航刀电疗便不再需要。 病人手术后一个月及手术后两年的的磁力共振,均显示肿瘤已经完全切除,同时没有复发的迹象。